欢迎访问湖南警察学院 课程思政   
学校首页
课程思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学院颁布“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20-08-11 20:33 作者:课程思政

湖南警察学院关于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培育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实际,构建我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着力推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专业课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级专门人才,奋力开创新时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深入挖掘拓展学院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学院思政工作。

抓好课程教学这个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促使各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努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培育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公共基础课和公安通识课专业课;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教材建设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将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把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改革,产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重要抓手,推出一批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优秀教材。

 

2. 教学内容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思维方式,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意识等。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大纲、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专业课。

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公共基础课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意识。公安通识课要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教学中,突出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公平正义、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专业课要突出培育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等精神。

3.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目标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化,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言传身教,以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精湛学术感染影响学生。要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由僵硬范式转为引导探究,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交流,由单一课堂转为联结情境,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服务。

4.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引导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目标。充分运用教研室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系部要充分运用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让广大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三)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开展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建设活动,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明确改革目标、原则、实施步骤和任务要求。先行开展小规模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形成成熟做法的基础上,推广到全校所有课程。2019年起学校将每年在每个系部遴选一至二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立项建设,开展试点工作,系部提供修订课程大纲,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制作新课件(新教案),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的改革成效材料,切实将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公安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三年之内实现所有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与公安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建设,整体提高育人效果。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之中,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课程思政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协同联动

建立教务处、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构建各学科体系间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与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每年度各教学系部负责建设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表,提交各教学系部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将系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四)完善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每年在院级教学研究与改革专项中设立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通过课程示范立项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试点或立项课程给予课时工作量上的相应比率增加,学院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材料编册成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奖励,鼓励各系部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五)典范宣传机制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榜样故事赋予改革参与者创新进取的源动力。针对相关教学典范,充分发挥好校内外传统媒体、校园网、微博、微信、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切实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改革总方针落到实处。